进入8月,也就到了“三伏”的中段,我们称之为“中伏”。中伏从7月26日持续到8月14日,长达20日。尽管8月7日立秋节气来临,但是对于桂林来说,“立秋不入秋”,高温炎热依旧。
伏天容易引发各类不适,比较明显的就是消化系统疾病,如肠胃积食不畅。而在中医书中,“焦三仙”常常被用于治疗饮食积滞证。本期《养生》我市中医药剂专家黎剑给读者们起底“焦三仙”。同时,来自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的主治医生赵骏也给大家带来了立秋时节的养生要点。
节气小名片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日期在公历8月7—9日之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立秋,七月节……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意思就是万物到了秋天,都开始逐渐收敛。自立秋开始的三候依次为:“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俗语说,立秋是“预先十日作秋天”。虽然立秋到了,但仍然燥热难当,民间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说法,更是以“秋老虎”这样的形象比喻来说明秋后的炎热。只有在秋后三候后,才会感受到丝丝凉意。
在古代,立秋是一个很郑重的节气。古人会郑重其事地举行“报秋”仪式。即将宫中盆栽的梧桐移入殿内,等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这时候,梧桐落下一两片叶子,寓意为“一叶而知秋”,秋就这么到来了。
在民间,立秋有很多习俗,比如立秋吃瓜、称人、贴秋膘、赶秋节等。北方地区流行“咬秋”,即吃前一天备好仲景骨康价格的瓜、茄脯等;南方地区,如南京流行“啃秋”,人人在当天吃西瓜。
三个古方,防燥邪伤津伤肺肠
“垄香禾半熟,原囧草衰微。”“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篱落秋归见豆花,竹门当水岸横槎。”
8月7日,就进入了立秋节气。然而,立秋时节仍然处于三伏天中的“中伏”,炎热依旧。桂林今年的天气更是酷暑难当,大家都盼着一场雨带来凉意。
在“立秋不入秋”的时节,该如何开展养生呢?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的主治医生赵骏介绍说,由于目前仍处于“中伏”阶段,因此这时养生的要点与伏天养生的要点是一致的,都要注意祛湿、清热解暑,并且避免耗费阳气。但有一点不同的是,在立秋过后,要注意防范燥热邪气。由于天干少雨,气候炎热,人体在这个阶段极易受到燥邪侵犯,出现皮肤干燥、便秘、干咳少痰、呼吸灼热等症状。
在立秋和中伏的时期,要特别注意养肺以及关注肠胃健康。中医认为,秋天在五行中属金,对应的器官为肺部。燥邪容易通过口鼻,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而肺部又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耗伤很容易导致大便干燥,出现便秘的现象。
那么,该如何滋养这两个部位呢?赵骏推荐了三款药方。第一款是用于养肺的方子,名为桑杏汤。桑杏汤出自《温病条辨》,主治外感温燥证,具有清宣温燥,润肺止咳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百日咳等证属外感温燥,邪犯肺卫者。具体成分为桑叶、象贝、香豉、栀皮、梨皮各3g,杏仁4.5g,沙参6g。用水煎服,轻症者服一杯,重者适当加量。
第二款古方是治疗燥邪引发大便干燥的火麻仁粥。火麻仁是一味泻下药,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又不会耗气伤身。老年人朋友如果在立秋后感觉到大便干燥难解,不妨试试用火麻仁15g打碎后加入粳米50g,再加入清水一同熬煮成火麻仁粥。同时,大家也可以尝试用火麻仁与桑叶泡茶代饮,可以起到很好的疏风清热效果,尤其适用于夏秋之交养生。仲景骨康哪里买
第三款古方,就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药膳方子雪梨猪肺汤。雪梨猪肺汤对于长期肺病患者、久咳不愈者有着良好效果。如果有痰,还可以在汤中加入适量川贝。具体做法是准备猪肺半个、川贝母15个、雪梨4个。猪肺切片,泡水洗净后开水焯水煮沸。雪梨保留梨皮效果更好,去核切好与洗净的川贝母一同煲煮1-2小时即可食用。
立秋后也莫忘养阴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与夏季的尾巴相接,万物也在此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夏的阳盛渐渐消散,阴气慢慢生长起来。因此此时养生还有一个要点,就是要养阴。普遍说来,养阴最基础的方法无外乎三个字“多喝水”。同时,大家也可以多在日常膳食中,加入沙参、麦冬、百合、玉竹这样的养阴食材、药材。如果不喜欢中药味,也可以通过熬制糖水来养阴。比如银耳百合羹,银耳、百合均为药食同源,常食用这款甜品可以起到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要注意的是,甜品中最好以有生津止渴、润燥功效的冰糖代替白砂糖。
养阴还有一个途径,就是早睡早起,看上去是“老生常谈”,但实际上是有出处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仲景骨康神大论篇第二·秋三月》中这样说道:“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注意,中间有一个词叫“与鸡俱兴”,意思就是早睡早起,鸡叫的时候就起来了。当然,现代人生活不必像古人那样很早就上床睡觉、天擦亮就起床。但基本上是要遵循不熬夜、作息有常的养生规则。